《入京后,大理寺卿日日撩拨我》
《入京后,大理寺卿日日撩拨我》小说免费阅读
阮绮华自小有主见,此番一鸣惊人的举动,不是第一次了。
阮父赴任海宁县的县令,助百姓抗争洪涝那年,偌大的宁州府宅中只余下阮母和她两人。
世道乱,流民多。她那时年方十四,正是姿色初露的年纪。家中无人,阮父千叮咛万嘱咐阮母看紧了她,勿要让人拐了去。
可奈何阮母性子心软直率,有人衣着褴褛,面含热泪,求助上门。她见对方孤儿寡母,在青石板面上磕头求助,一时动情,还是信了对方的胡话。
不顾荣伯的阻拦,硬要将人安置在后院。
果不其然,当夜那妇人便摸进了阮绮华的房间,欲将其迷晕带走。
好在被起夜的春桃望见,急急唤人来,才免了意外。
此事一出,百里之外的阮父气了个倒仰,快马加鞭派人送信回家,怒斥家仆看护不力,扬言要将那妇人上报官府。
家中掌事人在外为别地百姓谋福祉,自家妻儿却险遭欺凌,天下哪有此番的道理?
阮母也后怕到脊背发凉、夜不能寐。可她面上不敢表现出来,唯恐宝贝女儿的心中留下阴影,只敢在无人的夜晚,暗自垂泪。
但整个家的小心翼翼似乎都与阮绮华本人无关。
面对自己差点被迷晕拐走的事情,她仿佛完全不放在心上,甚至还反过来安慰受惊的爹娘。
事后一年,阮父终于调回宁州城,家中长辈都以为她早便忘却了当年的插曲时。
她在宁州新任知府庆祝江南富商阮父归来的接风宴上,当着宁州大大小小数十位县令、州官的面。
状似不经意地拿出了一枚信封。
那是盐城知县伙同百姓进行坑蒙拐骗,甚至曾将贩卖孩童的心眼打到她身上的罪证。
象征着盐城县令的令牌随信件掉落出来时,现场众人面面相觑。
物证均在,当事县令,已然面色青白。
新官上任三把火,由此一事,宁州知府李清焕震怒,第一把火,便烧在了盐城县。
此后经年,宁州府县关于妇孺幼儿的保护,更上一层楼。不少人都暗暗记下了阮氏绸缎,不,也就是现今江南巡府阮氏,的掌上明珠,阮绮华的名字。
恰如今日。
马车上的一家三口面面相觑。
阮绮华坐在父母对面。阮父的双眼从上车开始便紧盯着她,好几次张口想要问询,又碍于马车尚未驶出宫中,只能咽下,欲言又止。
阮母的美目已然泛红,保养得当的脸上满是担忧。
她自然看出父母有满腹的话憋在心中。
安抚性地挽住阮母的手臂,朝爹娘撒娇。“我没事,阿爹阿娘,我们回府之后,再好好商议。”
阮父听言,忍不住又是一声冷哼,直把胡子吹得翘起。
他真是不知自家的宝贝女儿何时被惯得如此胆大妄为了。
车轮缓缓前行,好不容易进了巷口。
阮父终于憋不住开了口,哄着担忧一晚上,乏累不堪的阮母回房歇息。然后边下马车边对阮绮华指挥道。“你跟我来一趟书房。”
走的时候还不忘反头又睨她一眼。
今夜的变故,过于强烈。
似窗外劈啪作响的骤雨与惊雷,让人猝不及防。
书房烛火灼灼。阮父双手交握于桌,语重心长地开口。
“彻查贪腐,不是这样容易的事情。”
“皇帝同大理寺拉扯许久。不仅大理寺,如今朝中过半的老臣都不赞成大张旗鼓地开始彻查贪腐。”
“景仁帝少年心性,大手一挥,便想要动手。可京中水深,多少世家权贵在背地里使绊子。”
因着这事,阮春明上朝三日,便撞见臣子之间明嘲暗讽,不下五次。
兹事体大,若是高位的官员手里都不干净,那么谁会来声援一腔孤勇的少年皇帝呢?
更何况,这几日接触下来。皇帝对阮氏的态度很是暧昧。
一方面,对接待他们一家,用的最高礼遇。另一方面,正面相对时,语言中又带着些阴阳怪气。如同今夜的诘问……
话说回来,景仁帝今夜的模样,为何莫名有点像……
他狐疑地看了对面的阮绮华一眼。
若不是阮富明十分清楚他阮家只有阮绮华一个宝贝女儿,确实没有什么流落在外,勾引宫妃的儿郎。
他真要以为对方是在为心仪的人拈酸吃醋。
阮绮华不知她爹心中的百转千回,刚要开口,被莫名其妙的一个眼刀盯得心生疑惑。
但还是奔着正题开口,“爹爹,女儿知晓。可今夜的情况,实属被逼无奈。”
说着,阮绮华也难免面露几分纠结。“您同阿娘总跟我说,低头做人,抬头做事。可在宁州的近两年,您谨小慎微,虽尽力相瞒,但家中的生意已有下滑,有人甚至寄信至家中,威胁您同流合污,否则便要伤害阿娘和我。”
“原以为天子脚下,治下更严。我们一家低头做官,不争不抢便是。可若是要再像今夜一样,被顶到风口浪尖上,又该如何应对。柳氏的挑衅是应,还是不应?”
“他们欺我阮家底子浅,根基薄。今日想毁我名声,明日想夺我家产,那时,我们如何是好?”
阮绮华今夜的表现,既应了柳二的挑衅,也没让自己落入被动的境地。可说穿了,她走的这一步,是实打实的险棋。
不怪阮父责问她鲁莽。
若不是陆大人及时出现,今日的局面,恐难破解。
父女二人对视半晌,相顾无言。
半响,阮父轻轻叹息,“华儿长大了,爹爹信你心中有数。”
“只保护好自己便是。我和你娘,别无他求。”
书房的烛光照耀下,阮绮华见到了爹爹鬓边的斑白。
一切都是身不由己。
-
天色大好。
花开烂漫的院落,阮绮华望着院墙外的蓝天,有些百无聊赖。
宫宴至今已三日。
她同阿爹在书房聊完,才刚刚回到院里。便听春桃说阿娘发了好大一通火气,连阿爹心爱的檀木砚台都摔了两座。
她心知阿娘只是长着一副江南女子的温婉模样,实则火气旺得很,在宁州时,书房的博古架几乎是一月一换,原因自然是被气头上的阿娘砸了。
如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