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他手握逆袭剧本(快穿)》
《他手握逆袭剧本(快穿)》小说免费阅读
说到国库空虚,宋策几乎是马上想到了春秋时期管相提出的“官山海”政策,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、铁,管相提出由官府垄断经营,控制山泽之利,实行盐铁专卖,再寓税于价,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,又感觉不到征税。
如今的大历朝实行的还是先皇的无为而治,以休养生息为主政,开放民营,对大历朝的盐、铁等仍旧采取放任政策,使得许多官员私下里经营盐铁,随便拎出一个三品大员都比顺元帝富裕。
有了思路之后,宋策开始洋洋洒洒的在草稿上写下了“笼盐铁政”。
先是在文章之前铺垫了一番,而后才开始引出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,实行专卖。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盐与铁的产地需设盐令官、铁令官,直接管理盐、铁的生产与售卖。盐的专卖与采取也要在官府的监督下进行,盐由盐民生产,但必须由官府定价、收购、运输和售卖。而铁则由官府统管铁矿的采掘、冶炼、铁器铸造等一切环节。并设严令禁私人铸铁售盐。
写到最后,宋策干脆给顺元帝算了一笔账目:以整个大历朝为例,若在籍人口5000万,以大历朝人口中应纳税人数为十中之一500万统计,即便他们每人每月的赋税都能征收上来,均衡下来每人约40钱,每个月大历朝进税也就20000万钱,若盐归国有,每升盐加价1钱,食盐售卖则按照户籍实行“计口售盐”,每月即可得5000万钱,若是每升盐加价2钱,每月则可多得10000万钱,此项远超过每月40钱的高额人税带来的收入。再者说,横征暴敛易激起民变,“笼盐铁政”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,故而不会引起民间抱怨,达到“见予之形,不见夺之理”。
“笼盐铁政”写完后,宋策又加了一条“开通商路”。大历朝坐拥四海,若开丝绸、瓷器、茶叶等通商之路,边陲番邦皆以拥我大历朝之文化为荣,若此法可通,商路一项则可富甲天下,府库再无亏空之急。
写完第一题,宋策开始思索下一题:前朝衰皆因五王乱尔,何解?
宋策垂眸,他还真有办法能够解决,不过不是他,而是以前上学之时学过的武帝之政。
历史书上有讲过,在武帝时期,诸侯的势力严重威胁到了朝廷。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,颁布了“推恩令”。
简单说来,“推恩令”是重新调整诸侯王家庭家产继承规则的一道命令。此令直接更改了继承制,原本诸侯王的财产和封地只能由嫡长子继承,“推恩令”武帝规定长子、次子、三子以及无论多少子,都可以共同继承,也就是“以大划小”。
原先嫡长子势强,如今无论是庶子还是外室子都有机会能出头,他们会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吗?
宋策把两道题誊写在新的纸张上,写完最后一个字后搁下笔,才恍然发现已经是日暮时分了。
随着顺元帝身侧的宦官扬声道:“收题”!无论是写完还是没写完的考生都不敢拖沓,站起身立于案前。
收管官们连忙小心的收起卷子,考生们也在门外候着的文官指引下相继离开了大殿。
当夜,集英殿内灯火通明。
收了卷子的收管官们将这二百份墨卷按照名次整理好后一一弥封,卷子封好后又送到了等待阅卷的曲华殿。
三月二十六,晨,阅卷官们整衣肃容,依次步入曲华殿内。
曲华殿内共一条长案,阅卷官共十位,按照官职大小依次而坐。收管官们把密封的墨卷箱取来开封,按照名次一一分送到阅卷官们面前,每个阅卷官分得的墨卷数量依本次殿试人员多少而定,直到箱内的墨卷分完为止。
二百份试墨卷分到十位阅卷官手中也是二十份之多,每评完一份墨卷,都需传到下一个人案头左侧,等待下一人继续评卷,确保每张墨卷之上都有十份评分以及对应的官印印记。评卷时间为两日,不续烛。阅卷官领受皇命,不敢懈怠半分。
十位阅卷官最高职位乃是吏部尚书沈松博,吏部尚书虽与内阁学士同为二品,但实乃六部之长,文官之首,故而沈松博坐在首位,其余人没有半分意见。
除此之外,内阁学士苏长行也赫然在列,宋策那份墨卷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了吏部尚书沈松博的桌案之上。
沈松博所在的沈家乃是先太后的母族,只是这沈松博出身于沈家偏支一脉,靠着自己的才学一步步走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,与主支不和,当前也是顺元帝最为信任的文官之一。
打开这位会元的墨卷,沈松博细细看了下去,只是越往后看,本来略微靠坐在椅背上的身子慢慢往前,直至端正而坐。
好一个见予之形,不见夺之理!沈松博捏着这份墨卷,再次凝神读了一遍,甚至在脑中开始思考此策推行的可行性。
看完宋策的这两题的策论已是半个时辰后了。沈松博凝神静气,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后提笔标示,即为一等。并在右侧上首盖上了自己的官印。
内阁学士苏长行坐在沈松博下首,自然而然的接过了宋策的墨卷。他细细看下后只觉得这宋策的解元与会元绝非浪得虚名,只怕大历朝要出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了。
苏长行也是天子近臣,自认唯才是举,也提笔给了个一等,传到了下一位阅卷官的案头。
这位阅卷官见吏部尚书沈大人和内阁学士苏大人都给此人标位一等,他当即认真看了起来。只是越往后看越是震惊,此士子之论太过大胆也太过激进,但若真能实施,定是利于社稷的富国强民之论!但……此论过于与民争利,一等,不可取。
说是与民争利,实则是与官争利,这位阅卷官乃二皇子幕僚,这份墨卷传到他手已经差不多大半个时辰,想必是沈大人所看的第一份墨卷……此卷主人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定是那位年仅二十的会元,宋策。这么想着,阅卷官暗暗记住了此人,两位大人珠玉在前,他不好做的太过明显,于是提笔标了个二等,盖上了官印。
……
及至次日黄昏,十位阅卷官阅卷完毕,阅卷官们选出十五份一等标注最多的优秀墨卷,由吏部尚书沈松博带领诸位阅卷官共同呈于御前。
含元殿内,众朝臣皆在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